张苏青保外就医后的情况,远比任悦想象中更糟。癌细胞疯狂地侵蚀着她仅剩的生命,将她折磨得不成人形。
大多数时候,她都昏睡着,偶尔清醒,眼神也是涣散的,认不出人。任悦能做的,就是在有限的探视时间里,守在病床边,用棉签蘸水湿润母亲干裂的嘴唇,或者一遍遍擦拭那浮肿却依旧冰凉的手脚。
她签署了一张又一张知情同意书,眼睁睁看着各种仪器和药物延缓着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。每一次探视结束,走出病房,她都像被抽空了一半力气,仿佛末日随时会降临。
她已经理解,那些多年来始终坚持维权,并把包括自己母亲在内的人员绳之以法的病人家属心中的执念。
光是眼睁睁看着至亲在病痛中煎熬,便已是一次足以摧毁意志的折磨;如果连最后的离去都不明不白,那将是一记彻底的重击。这样的打击,有些人或许能苟延残喘地撑过,却再也难以真正走出阴影。
比如,罗翊琛的父亲。那之后,他几乎把全部的生命都耗在维权的路上,像是在和世界做一场孤注一掷的对抗。还有那个年纪轻轻,就失去双亲的罗翊琛。
任悦无法想象,也不敢细想。那些病人家属,是怎样一遍遍地复习、重演这些早已结痂的伤口;而罗翊琛,又是如何一次次逼迫自己,承受那不堪回首的记忆?
她每每想到这些,心口便像被锋刃划过般抽痛。也正因为如此,她渐渐生出一种近乎自我否定的感觉——或许,自己的痛苦,根本不值一提吧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任悦应对母亲的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。从最初的恐慌和心痛,逐渐被一种巨大的、麻木的疲惫感取代。她不再流泪,只是变得异常沉默,像一口枯井,所有情绪都坠入深不见底的黑暗里。
她学会了在医生面前冷静地询问方案,在母亲偶尔清醒的瞬间挤出平静的微笑,然后独自一人在深夜的医院走廊里,靠着墙壁缓缓蹲下,久久站不起来。
罗翊琛,当年的你,也曾这样痛苦,对吗?
大多数时候,她都昏睡着,偶尔清醒,眼神也是涣散的,认不出人。任悦能做的,就是在有限的探视时间里,守在病床边,用棉签蘸水湿润母亲干裂的嘴唇,或者一遍遍擦拭那浮肿却依旧冰凉的手脚。
她签署了一张又一张知情同意书,眼睁睁看着各种仪器和药物延缓着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。每一次探视结束,走出病房,她都像被抽空了一半力气,仿佛末日随时会降临。
她已经理解,那些多年来始终坚持维权,并把包括自己母亲在内的人员绳之以法的病人家属心中的执念。
光是眼睁睁看着至亲在病痛中煎熬,便已是一次足以摧毁意志的折磨;如果连最后的离去都不明不白,那将是一记彻底的重击。这样的打击,有些人或许能苟延残喘地撑过,却再也难以真正走出阴影。
比如,罗翊琛的父亲。那之后,他几乎把全部的生命都耗在维权的路上,像是在和世界做一场孤注一掷的对抗。还有那个年纪轻轻,就失去双亲的罗翊琛。
任悦无法想象,也不敢细想。那些病人家属,是怎样一遍遍地复习、重演这些早已结痂的伤口;而罗翊琛,又是如何一次次逼迫自己,承受那不堪回首的记忆?
她每每想到这些,心口便像被锋刃划过般抽痛。也正因为如此,她渐渐生出一种近乎自我否定的感觉——或许,自己的痛苦,根本不值一提吧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任悦应对母亲的心态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。从最初的恐慌和心痛,逐渐被一种巨大的、麻木的疲惫感取代。她不再流泪,只是变得异常沉默,像一口枯井,所有情绪都坠入深不见底的黑暗里。
她学会了在医生面前冷静地询问方案,在母亲偶尔清醒的瞬间挤出平静的微笑,然后独自一人在深夜的医院走廊里,靠着墙壁缓缓蹲下,久久站不起来。
罗翊琛,当年的你,也曾这样痛苦,对吗?